篇一:音乐会模板(1)
毕业设计(音乐会)
题目名称:涂益彬毕业二胡都走音乐会
题目类型:毕业设计
学生姓名:涂益彬
院 (系):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 音表20801班
指导教师: 陈赛君
辅导教师:
时 间: 2012年1 月2日至 2012 年 6月 10日
目 录
毕业设计(音乐会)任务书 ・・・・・・・・・・・・・・・・・・・・・・・・・・・・・・・・・・・・・・・・・・・・・・・・・・・・・・・・・・・・・・・・・・・・・・・・・・・・・・・・・・・・ Ⅰ
开题报告 ・・・・・・・・・・・・・・・・・・・・・・・・・・・・・・・・・・・・・・・・・・・・・・・・・・・・・・・・・・・・・・・・・・・・・・・・・・・・・・・・・・・・・・・・・・・・・・・・・・・・・・・・・・・・・・・・・・・・
Ⅱ指导教师评审意见 ・・・・・・・・・・・・・・・・・・・・・・・・・・・・・・・・・・・・・・・・・・・・・・・・・・・・・・・・・・・・・・・・・・・・・・・・・・・・・・・・・・・・・・・・・・・・・・・・・・・・・・・ Ⅲ
评阅教师评语 ・・・・・・・・・・・・・・・・・・・・・・・・・・・・・・・・・・・・・・・・・・・・・・・・・・・・・・・・・・・・・・・・・・・・・・・・・・・・・・・・・・・・・・・・・・・・・・・・・・・・・・・・・・・・・・・ Ⅳ
答辩会议记录及成绩评定 ・・・・・・・・・・・・・・・・・・・・・・・・・・・・・・・・・・・・・・・・・・・・・・・・・・・・・・・・・・・・・・・・・・・・・・・・・・・・・・・・・・・・・・・・ Ⅴ
音乐会节目单 ・・・・・・・・・・・・・・・・・・・・・・・・・・・・・・・・・・・・・・・・・・・・・・・・・・・・・・・・・・・・・・・・・・・・・・・・・・・・・・・・・・・・・・・・・・・・・・・・・・・・・・・・・・・・ Ⅵ
音乐会光碟 ・・・・・・・・・・・・・・・・・・・・・・・・・・・・・・・・・・・・・・・・・・・・・・・・・・・・・・・・・・・・・・・・・・・・・・・・・・・・・・・・・・・・・・・・・・・・・・・・・・・・・・・・・・・・・・・・ Ⅶ
音乐会总结 ・・・・・・・・・・・・・・・・・・・・・・・・・・・・・・・・・・・・・・・・・・・・・・・・・・・・・・・・・・・・・・・・・・・・・・・・・・・・・・・・・・・・・・・・・・・・・・・・・・・・・・・・・・・・・・・・ Ⅷ
致谢 ・・・・・・・・・・・・・・・・・・・・・・・・・・・・・・・・・・・・・・・・・・・・・・・・・・・・・・・・・・・・・・・・・・・・・・・・・・・・・・・・・・・・・・・・・・・・・・・・・・・・・・・・・・・・・・・・ Ⅸ
长江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系) 艺术学院专业 音乐表演 班级音表20801班学生姓名 涂益彬 指导教师/职称 陈赛君/讲师
1. 毕业设计(音乐会)题目:
《涂益彬毕业二胡独奏音乐会》
2. 毕业设计(论文)起止时间:2012年1 月2日~2012年6月10 日
3.毕业设计(论文)所需资料及原始数据(指导教师选定部分)
[1] 于红梅.《二胡音乐会曲集》[M]. 北京:华乐出版社:2005.
[2] 中国音协全国乐器演奏考级委员会二胡专家委员会.全国二胡(业余)考级作品
集(试行) [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3] 中国音协全国乐器演奏考级委员会二胡专家委员会.全国二胡演奏(业余)考级
作品集(一) [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4] 中国音协全国乐器演奏考级委员会二胡专家委员会.全国二胡演奏(业余)考级
作品集(二) [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5] 中国音协全国乐器演奏考级委员会二胡专家委员会.全国二胡演奏(业余)考级
作品集(三) [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
[6] 中国音协全国乐器演奏考级委员会二胡专家委员会.全国二胡演奏(业余)考级
作品集(混编) [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4.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陕北抒怀》 陈耀星、杨春林曲;
[2] 《如来梦》套曲之三:《火――彩衣姑娘》 刘文金曲;
[3] 《长城随想》第一、二乐章 刘文金曲;
5.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及具体要求
因该生为音乐表演二胡方向的一名毕业生,依照教学大纲要求,需完成一定
量的作品,并能够较好地把握作品的演奏技法及演奏风格。以毕业音乐会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也是长江大学对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演奏能力和水平,完整并独立完成该毕业音乐会。
6、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条件及上机时数要求
[1] 在校阅览室查阅相关文本资料;
[2] 查阅相关电子影音资料;
[3] 进入互联网查找相关数据资料 ;
[4] 运用艺术学院音乐厅进行音乐会的完成。
任务书批准日期 2011 年 12 月 5 日 教研室(系)主任(签字) 任务书下达日期 2011 年 12 月 6 日 指导教师(签字) 完成任务日期 2012 年 6 月 10 日 学生(签名)
-Ⅰ-
长江大学
毕业设计(音乐会)开题报告
题 目 名 称 涂益彬毕业二胡独奏音乐会 院 (系) 艺术学院专 业 班 级 音表20801班 学 生 姓 名 涂益彬 指 导 教 师辅 导 教 师 开题报告日期
-Ⅱ-
篇二:听音评价
音乐是用来聆听并且欣赏的。设备的好坏,环境的情况,心情的喜怒哀乐,都会影响到所听音乐的感觉的。因此,对音响的好与坏首先要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但是音乐会给听音者所特有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只有尽量在大多数听音者中选取相对大多数的听音感觉,给以以下的听音评价:
一套音响重放音质的好坏,除与客观技术指标有关外,还与主观听音感受有关。因为到目前为止,有些主观感受还没法用相应的技术指标描述,况且音响是供人听的,因此主观试听就成为检验音响质量的最后一个手段了,对消费者来说尤其是如此。人的听觉器官和大脑,能够按不同比重综合声音信息的各个指标,迅速作出音质判断。然而这种判断的最大问题是不能排除评价人的主观因素(如习惯、爱好、素质、听音经历等),结果造成评价意见分散性大、一致性差。有时评价说明不了问题,使设计者无所遵从。
为此,必须改进听音评价的方法,规定评价的标准确定评价术语的技术含义,统一术语。音质评价术语有30多个,其含义与其有关的技术指标可参阅有关专著。(这里仅按不同层次分为以下三组:
A、最少用语
1、清澄(透亮)――浑浊
2、平滑(圆润)――粗糙(燥)
3、明亮――灰暗
4、丰满――干瘪(单薄)
5、柔和(柔松)――尖刺
6、力度、有力――无力
B、整体用语
7、平衡性
8、立体感
9、临场感
10、宽敞度、开阔度
11、进深、距离感 C补充用语
12、舒展――阻塞
13、软――硬
14、润泽,有光彩,有水分――无光彩,干涩
15、明晰、清爽――模糊
16、融合――散
17、层次清楚――不清楚
18、清晰――不清
选择优秀的声源做为听评的节目源,对业余者来说特别是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节目。这样,在不同的组合里就比较能听评出音质的差别。
比如,你要选购一套器材,最好找一录音质量好、非线性畸变小、音乐较丰满而又有高低音片段的CD,并且在比较优秀的组合中试听过,得到很深刻的印象,然后用它去测听你要选购的组合就比较容易听出差异。
另外,所选节目类型广泛些更有利于对器材的听评。 房间的尺寸、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不但影响对扬声器频率特性的评定,而且影响对声功率和功率储备的要求。读者在选购音响在试音室试听时,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由于音箱在三大件(CD机、放大器、音箱)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品质、风格的多样性等原因,选购时一般是根据各种因素首先确定音箱的型号规格,然后根据其特性再选配放大器。至于CD机的选择则相对比较简单些,只要注意档次、 性价比几个因素就可以了。
听音评价术语
1、声音发破(劈): 谐波及互调畸变严重有“噗”声,以切削平顶,畸变>10%
2、声音发硬: 有谐波及互调畸变,被仪器明显看出,畸变3%~5%
3、声音发炸: 高频或中高频过多,存在两种畸变。
4、声音发沙: 中高频畸变有瞬太互调畸变。
5、声音发燥: 有畸变,中高频过多,有瞬太互调畸变。
6、声音发闷: 高频或中高频过少或指向性太尖,而偏离轴线。
7、声音发浑: 瞬态不好,扬声器谐振峰突出,低频或中低频过多。
8、声音宽厚: 频带宽;中频低;低频好;混响适度。
9、有层次: 瞬态好;频率特性平坦;混响适度。
10、声音扎实: 中低频好;混响适度;响应足够。
11、声音发散: 中频欠缺;中频瞬太不好或混响过度。
12、声音狭窄: 频率特性狭窄(只有150~4KHz)。
13、金属声(铝皮声): 中高频个别点突出高,畸变严重。
14、声音圆润: 频率特性及畸变指标均好,混响适度,瞬态好。
15、有水分: 中高频及高频好,混响适度。
16、声音明亮: 中高频及高频足够;响应平坦;混响适度。
17、声音尖刺: 高频及中高频过多。
18、高音虚(飘): 缺乏中频;中高频及高频指向性太尖锐
20、声音发干: 缺乏混响,缺乏中高频。
21、声音发暗: 缺乏高频及中高频。
22、声音发直(木): 有畸变,中底频有突出点,混响少,瞬态差。
23、平衡式谐和: 频率特性好,畸变小。
24、轰鸣: 扬声器谐振峰严重突出,畸变及瞬态均不好。
25、清晰度好: 中高频及高频好,畸变小,瞬态好,混响适度。
26、透明感: 高频及中高频适度,畸变小,瞬态好。
27、有立体感(指单声道): 频响平坦,混响适度,畸变小,瞬态好。
28、现场感或临场感: 频响好,特别中高频好,畸变小,瞬态好。
29、丰满: 频带宽,中低频好,混响适度。
30、柔和: 低频及中低频适量,畸变小。
31、有气势: 响度足,混响好,低频及中低频好。
以上简单介绍了相关的听音评价的术语,算是给音乐爱好者一个相对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心爱的音响系统,也了解自己的系统到底是什么水平了。
当然,听音是需要长期学习、积累、锻炼的。
不断学习,持续提高,希望音响爱好者们在自己心怡的音响面前尽情享受,天天好心情。
篇三:点评会主持稿
点评音乐会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本次xx分校点评音乐会!
点评制度是xx教学的一大特色,它的目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对我们xx学员的学习情况作一个鉴定与总结,也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情况做一个检查与评定,通过一次次的点评,一方面能让我们每个学员都能及时的查漏补缺,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精益求精,达到一个最佳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是让我们每个学员家长都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家长、老师、专家全方位的保证您孩子的学习质量。
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点评师是xx老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杨老师!
在今天参加钢琴点评会的学员,在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学得怎么样呢?下面请让大家欣赏一下他们精彩的表演,然后由xx师给小学员进行专业点评。
在点评会开始之前,为了给在座的这些小演奏家一个良好的环境,请各位小朋友和家长保持安静,恳请各位家长把手机调为振动或静音状态,点评过程中不能鼓掌,以免影响小演奏家的正常发挥。
现在,我宣布巴罗克君悦龙庭分校点评会正式开始! 有请第一位学员:
第二位学员: 做准备
有请第二位学员:
第三位学员: 做准备
感谢小朋友们精彩的表演,感谢各位家长的鼎力支持,感谢xx老师的专业点评意见。
现在有请xx老师总结一下今天点评会并颁奖:
点评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四:音乐课堂教学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这就与我们以往传统的“成绩考核”有着重大的区别。新课标的评价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音乐学科的终结性评价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艺术实践。
1、平时评价在课堂上以“快乐五分钟”为载体,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及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就是将学校音乐教育与平时的音乐休闲相结合,使课外音乐的学习与课内的音乐评价相结合,将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各种音乐活动”作为学习评价的一部分,课余音乐训练均可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平时评价主要是以“自告奋勇”为主要形式。学生可自主地准备好的节目在上课时自愿上台表演与展示。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每次评价均采用“五星级”评价制(即每一次评价中最佳成绩为★★★★★,次之则将星数递减)。学生平时评价采用星数累加制。每一次成绩由同桌进行记录。
2.课堂教学中以“班级音乐会”为主要载体进行评价。
“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模式,是以班级学生为演出单位,以音乐课堂为演出舞台,让学生自己组织、参与和表演的一种教学形式。注意“生成过程”、“创作过程”,突出“教学评价”。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民主、平等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现才华,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创设“人文主题”,突出音乐形象。注意任务分组,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
班级音乐会形式的评价推行“团长负责”制。所谓“团长指挥”制是指由学科优良的学生作为音乐综合活动小团体的指挥官,以自愿报名的方式与一名或几名音乐活动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结成合作互助关系,让小指挥官负责好活动中各学生的具体分工,并予以帮助,促进合作表演获得成功。
3、“班级音乐之星”是指期终总评以星数、等级,评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科终结性评定。“班级音乐之星”是将学生平时与期末各次成绩进行综合的过程,对各分项评价进行星数汇总,并以学生星数的多少,为学生得出各项的综合成绩的过程。其中,对音乐学科类的各项(如音乐知识、技能)采用等级评价制;对非学科中的态度、兴趣、合作与创造意识等采用星级制评价(最高为五星奖);对学生的审美情感或特殊“亮点”(如获得艺术比赛中的奖项)则在评语栏中进行文字描述。
实践证明,它有效地督促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使不同程度、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得到激励、得到发展;它及时反馈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法;课堂评价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之间搭起了一座座金桥――教师不再是评委而是组织者、不再是裁判而是领队,形成了师生间和谐的教学关系,学生不仅学会了正确看待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增强了自信心,而且能客观地公正地评价他人的学习,克服了嫉妒、唯我的不健康心理,他们不再害怕音乐课,不再害怕考试,人人都喜欢上音乐课,人人都喜欢上了音乐!